About 265 results
#是我写的一个acg的串儿,这些歌放到今天听也还是很喜欢# #写这个的初衷是某年专场把全场曲目串了下当安可用,有兴趣建议这么玩儿下,就是安可时把前面的全部曲串个串儿复习遍# #midishow这里的发布版会精简一些嗯串的环节# 原初版本效果视频
自制~喜欢引起一些人的PTSD 想和亚历山大结婚 游戏内乐器八度设置参考如下(已针对旧版BMP标注八度) 1.吉他重力和弦 ↑提升1个八度 2.吉他过载 ↑提升1个八度 3.钢琴 ↓降低1个八度 4.小提琴 5.小提琴...
排箫,电吉他清音,电吉他过载,电吉他重力和弦,小提琴,中提琴,低音鼓,小军鼓 已根据游戏音域做调整,试听会有差异(第九音轨鼓为试听专用) 之前那个版本是没有鼓的,现在加上了。排箫是纯人声,自己看用什么乐器合适就行
随后组曲于1922年出版,即他去世后的第二年。在同年的一场公演受到热烈欢迎,成为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除了室内乐合奏的原始版本外,该组曲还经常由完整的管弦乐队一起演奏。 “天鹅”一曲非常优美,由两架钢琴和大提琴演奏。
本曲为FF14中噩梦乐园迷途鬼区BGM,原版出自FF9 FF14诗人自动演奏使用,已调整至游戏内适配音高 推荐乐器:竖琴(P.s.由于低音过于密集,强行使用鲁特琴可能会震得头疼) 推荐大合奏参数:和弦最小间隔40
但上周末的电影版上映,我看完之后,,我觉得它肯定能挤进前五,我觉得电影版有比TV版的特效还要更加震撼人心 不管是列车中,炭治郎和伊之助的合作,或是最后的炎柱vs上弦三的大战,特效真的太牛逼了。
1924 年2 月12 日,作品在纽约的风神音乐厅首演,格什温在Whiteman 率领的22人管弦乐团协奏下,亲自演奏钢琴。
ORIGINAL_SOUNDTRACK》收录了钢琴独奏版、愚人节精选专辑《ご注文はうさぎですか??Selection of April Fools' Day》收录了CLOCKWORK RABBIT版。
柴可夫斯基 降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作品 23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in B♭ Minor, Op. 23 1874年,34岁的柴可夫斯基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钢琴和管弦乐作品。
弦乐负责中音区和声,合唱人声负责高音区和声,陶笛贯穿整首,更渲染了那种悲伤、幽静的感觉,整首歌没有鼓点,节奏是靠贝斯找的,一直感叹黄大师的厉害,有空还想把《情》和《抓一个温馨晚上》做了
贝多芬 C小调第三十二号钢琴奏鸣曲,作品111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32 in C Minor, Op. 111 1822年1月,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钢琴奏鸣曲。《第 32 号钢琴奏鸣曲》堪称贝多芬...
音轨全部取自https://www.midishow.com/en/midi/27928.html 合并了部分音轨,删除了突兀的提琴组,重新分配了乐器并调整了八度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
他有意避免紧张刺激的氛围,完全弃用了小号和鼓,而是一如既往地让灿烂的旋律魔力轻柔流淌:除了传统的弦乐交响,协奏曲仅使用了一支长笛、两支单簧管、两支巴松和两把圆号。
爱好音乐应懂得欣赏管乐弦乐、打击乐民乐、交响乐摇滚乐、电声轻音乐等。必须读乐理和声学和即兴键盘以及锻炼听力。为编曲配器创作打基础。待续
2024年发布的KTV伴奏版保留完整歌词文本,成为民俗活动中的常用伴奏版本。 2025年官方专辑版本在音乐平台上线,标注时长仍保持原始3分56秒设定。 主歌部分男女声部以五度音程交替进入,模拟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
这首用在22集的原声音乐正式名称是「Voices of the Chord」,它基本就是片尾曲「Avid」的一首管弦乐版本。我的钢琴改编也是基于「Avid」的完整版。但我修改了一点点音乐的flow,包括一个转调在4:08,使其更电影化。
推荐使用 SOUND Canvas VA 试听 动画 秋叶原冥途战争 最终话(第12话 16分46秒左右)插入曲 播出当晚看到奈古美的这段live配合副歌的歌词让我深受触动,当即我就决定要扒下这首,然而由于TV放出的版本并非正式版,
自制~~列表点的歌~~ 游戏内乐器八度设置参考如下(已针对旧版BMP标注八度) 1.吉他过载 2.吉他清音 ↑提升1个八度 3.大提琴 ↑提升1个八度 4.吉他重力和弦 ↑提升1个八度 5.低音提琴 ↑提升2个八度 6.镲...
这是对原曲的华丽管弦乐改编,采用了与Reunion Tracks版本不同的全新管弦乐队。 它开始与主要活动场景的摘要视频一起播放。 第一个循环的副歌与艾丽丝的事件场景重叠,非常令人兴奋。
目前,各类乐队演奏此曲以及为合唱伴奏时,大多依照李焕之为此曲写作、1953年定稿的管弦乐总谱。这首歌在抗日战争时期已经很流行,曾被戴安澜将军任师长的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定为该师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