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453 条结果
在其中,贝多芬更加强调了对比性,许多乐句都写得别出心裁,最后全曲在灿烂的主调和弦乐段中画上句号。 有人说《第八交响曲》只有音乐鉴赏家才能欣赏得来。但事实上,听众无需专业知识也能感受到它的美妙——只需要用心多听几遍。
管弦乐伴奏部分,定音鼓以外的打击乐器都沉默不动。乐章首先由大提琴宁静优美的独奏开始,随后以大提琴五重奏为主题,描写了瑞士山间平静的黎明。低音区的长笛再轻轻的提示我们,一场风暴即将来临,定音鼓的演奏直接将乐曲送入第二乐章。
这首民谣的旋律非常古典而优雅,是一首描写对爱情感到忧伤的歌曲,但它受到世人喜爱的层面却不仅仅局限在爱情的领域,有人将它换了歌词演唱、也有人将它作为圣诞歌曲,而它被改编为器乐演奏的版本也是多不胜数,有小品、有室内乐、有管弦乐…,而这其中又以上述的
原曲听起来很饱满,所以辅助轨主要增强和弦和部分乐器,让和弦声音丰满延续;用的音源的锯齿波软绵绵,但需要表现最后一段的强烈情绪,垫了一轨增强谐波。提谱提音轨可弃之。 * 部分打击音和特效音实在不好安排了,用组合打击音符表现,在Perc.
各种键盘使用的音源有不同,只要与原创曲用的乐器音色相近也就可以。各种乐器分高中低音,如小号有分高音小号中音小号,提琴有分:倍大、大提、中提、小提、演奏法不同发音也不同,萨克有高中低音以及次中音萨克,声部乐器要分清。
中国特色歌曲不须离奇古怪音色尽数拼凑搞得越复杂才过瘾.其实恰恰相反编配越简练越好听,特别是乐器独奏曲. ---------------------------------------------- 记得去年有个小聪明说我某曲不是自编MIDI
这部交响曲的创作,最终花费了贝多芬12 年的时间,其中最棘手的部分是结尾:究竟是要以一段带有悲剧性特点的纯管弦乐,还是以基于宗教题材的合唱乐章结尾?
舒曼 A小调钢琴协奏曲,作品 54 Schumann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Op. 54 1841 年是舒曼创作多产的“管弦乐之年”,在这一年诞生的作品包括《第1号交响曲》、《第4号交响曲》的初版和《序曲
作品采用极其罕见的升 C小调——海顿仅使用过一次此调,莫扎特完全没有使用过,贝多芬本人也仅在此曲和《弦乐四重奏》中用过两次。同样罕见的是作品极具张力的个性表达世界。
曲子的乐器虽然把曲子作为蔚蓝专辑future bass系列之一的特点展现了出来(典型的电子乐器)。但是他这个前奏,尤其是开头的致命节奏,看起来有点脱节。但是这个钢琴入场的和弦,非常有感染力,听起来非常婉转动人,真的好棒,好有感觉。
已根据游戏音域做调整,试听会有差异(没有电吉他音色,所以用其他乐器替代了,鼓被我调到最小声,有音轨) B站合奏实录:BV1UD4y1y7to 首先是鼓可以少,然后是清音。
不支持大合奏,请确保8个客户端帧数≥60帧 已针对BMP标注(新版BMP不适用请手动调整八度),游戏内乐器八度设置参考如下 1.吉他清音 2.双簧管 ↓降低1个八度 3.低音提琴 ↑提升2个八度 4.钢琴 5.吉他过载 6.
在作曲家中期两部开拓性的作品——“热情”奏鸣曲和“庄严”弦乐四重奏中,充满戏剧性的F小调将会带来不一样的回响。
电吉他过载,电吉他重力和弦,低音提琴,低音鼓,小军鼓 已根据游戏音域做调整,试听会有差异(第九音轨为原谱鼓谱,作试听和视频对照用) B站试听:BV1NT41117df(用的双清音) 游戏实录:BV1B84y1G7ks(用的双清音,忘记换乐器了
目前,各类乐队演奏此曲以及为合唱伴奏时,大多依照李焕之为此曲写作、1953年定稿的管弦乐总谱。这首歌在抗日战争时期已经很流行,曾被戴安澜将军任师长的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定为该师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