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12 条结果
有人说,听歌的时候,旋律永远是第一感觉,然后才是歌词,歌词过后才是细节。就像读小说,一开始只对剧情感兴趣,慢慢你开始琢磨小说中的人物,最后才发掘小说的内涵。
《春》的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葱绿。 乡村舞曲开始的曲调(十四行诗中的字母G)令人想起农村的风笛。小提琴中的轻快活泼的曲调,和模仿风笛嗡嗡声的低音弦乐器中的持续音都造成这样的印象。
这首合唱曲目有着优美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在连芳贝老师的指挥下,台湾大学合唱团用美妙的歌声抒发出细腻而真挚的感情,使人们放下世俗生活里的浮躁,轻轻地问一问自己,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我将如何度过今天?
诺基亚经典的手机铃声正是选自其第一乐段中的一句旋律。
因为当时A叔在新加坡演出时, 演奏这首是还有另外一个人唱旋律的,但我认为A叔的钢琴就可以完全诠释这首了! 看到我的头像,就知道我是多么热爱这一部动画了吧 寒蝉鸣泣之时....
制作人殇小谨在歌曲的人声演唱后加入了一大段古筝独奏,让传统民乐成为主角。在保留中国音韵的基础上,殇小谨还追求词作的通俗化、故事化,他将虚构的故事融入二十四节气,提醒听众特定节令的到来。
这样才能呈现出气势感 在此段,我也加了一些震音(管弦版有的) 00:29 这边用了三声部技巧,G-D-Eb-F-Eb-D动机在不同音域中回荡, 00:43 衔接段,我右手使用了高八度的琶音,使其不会如此单调 00:57 主旋律出现
“键盘中国”有人说:你都把主旋律做了,我还弹什么。 我主要考虑我的MIDI既可欣赏又可作伴奏,一曲两用。
这首曲子以其深情的旋律、复杂的技巧和优美的音乐性而闻名。它是在肖邦逝世后,在他的乐谱夹内被发现,并于1855年出版的。这首曲子的标题《幻想》是出版时由他人所取。
167531 ❤使用midibard的情况下,单人电吉他双轨自动换音色炫技模式使用方法: midibard炫技演奏方法:一个人同时选中2个轨道,打开电吉他音色OverrideByTrack模式,然后两个轨道分别选中不同音色,本曲推荐主旋律选清音音乐
这个旋律也是非常简单,没什么可以发挥的,简单到有点,催眠(但是本身还是挺阴森的)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中,音乐徘徊在似乎被冻结于唯一音符的旋律和独奏小提琴突然进发的声音之间,仿若刀割般的阵风吹出粗糙纹理。这一动机逐渐蔓延,突然被激发的乐队接过独奏者的能量,旋律变得急促,像是人们在为抵挡寒冷的侵袭而顿足、奔跑。
以暮色为幕布,将时间的褶皱层层展开,用旋律编织出一张记忆的网,捕捉着现代人灵魂深处无处安放的怅惘。
B的主题根据另一首山西民歌《碾糕面》改编,保持了原曲舒展的特点,将上下两句发展成起承转合的四句;加上笛子、二胡与板胡以各种技巧润饰旋律,木鱼则以规整的节奏衬托曲调,喜悦的歌声犹闻在耳。 第三段完整重复了A的旋律。
代表着他的爱人的旋律再次出现,但这次失去了原本高贵而羞怯的特质。现在只不过是一段粗俗的舞曲,平凡而显得荒诞:正是她来到了安息日……欢呼声迎接她的到来……她加入恶魔般的狂欢……丧钟响起,对《震怒之日》的滑稽模仿,女巫的舞蹈。
游戏实录:BV1xP41137tb 旋律基本就这些,辅音比较多,但是考虑到钢琴竖琴鲁特琴声音,就没敢多加,乐器也不太够。鼓看情况吧,也不知道小军鼓是不是加的有点多了,三合一鼓
《维也纳森林》的旋律,在大厅里回旋。 2、难道当时能预见,日后前途漫漫, 青春离开了我们,不再回到身边。 但这电影里的乐曲,总在心头盘桓。 3、虽然炮火声连天,往日不会重现, 但这动人的旋律,到处向我呼唤。
一首歌曲会用多音色多声部同时演奏不同的旋律,而你只有两只手连双键盘加脚也办不到。双键盘也需预先编辑合成编配曲加手脚助奏出乐团演奏效果。如果是两三千档电子琴,要想演奏出接近原创曲真是望尘莫及。
不过我并不是打这个音游知道的这歌,而是pc端律动世界(恼 就是觉得中声部那一大段长回旋的旋律挺洗脑的,就给整首扒出来了 然后这是我16年上初中那会用overture4打的,现在为了蹭积分就给发出来了。
最后,在7分57秒,主旋律以大调的形式再现,昭示着风雨过后,便是晴空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