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321 results
这首富有感染力的、流畅自然的e小调旋律在全曲中起着主导的统一的作用。而森林狩猎的音乐乡间婚礼的民间波尔卡与主题音乐有机的结合。乐曲最后转为E大调,显示了沃尔塔瓦河流向布拉格的更加壮阔于气势雄伟。
因为当时A叔在新加坡演出时, 演奏这首是还有另外一个人唱旋律的,但我认为A叔的钢琴就可以完全诠释这首了! 看到我的头像,就知道我是多么热爱这一部动画了吧 寒蝉鸣泣之时....
这首乐曲近似分节歌的结构,两个主题旋律均各按原样反复5次,只是在最后一次才有所变化,最后以6小节的尾声结束全曲。 拉威尔本人宣称此曲:“整个是乐队织体而没有音乐的乐曲”。
明快清丽的旋律和隐晦R15的歌词,使此曲在niconico中风行一时,引起不少歌者翻唱。歌曲也引起不少的PV创作,各人以自己的方式诠释歌曲中的故事。 是数次初音演唱会中的曲目。
这是一首非常温柔的民谣,有着神秘的旋律,反映了她悲伤的命运。 还有其他歌曲也包含了爱丽丝的主题短语,例如《教堂里的花开》和《云中的微笑》。 有些人误认为它的前奏几乎与“Aria”相同。
第三部分的旋律借鉴了河北吹歌的发展手法,乐队分成两组,对答呼应,句幅递减;之后,由管子和笛子不断吹奏更换着的长音,而乐队演奏围绕这些长音旋转的短小音型衬托呼应,这种民间音乐中常用的“紧拉慢唱”的手法使音乐有层次地展开,抒发了农民欢天喜地庆翻身的热烈情绪
音乐类型:印象派主义音乐 相关资料:《夜之幽灵》作于1908年,它是拉威尔根据贝朗特的诗歌而写的三首钢琴音诗:《水妖》、《绞刑架》、《幻影》,全曲结构像奏鸣曲的三个乐章,每首乐曲具有不同的音乐特色,《水妖》以旋律见长,《绞刑架》以和声取胜,
我增强了前奏部分,使它听起来像一首华尔兹的开始:音乐从低音的一个音符开始,慢慢把势推起来直到它最后达到目标[00:18] 作为第二节的变奏,在[01:58]到[02:12]我引入了第二段旋律。
此曲虽因为用同一旋律而被普遍视为是《Cendrillon》的翻唱版,但实质上因为歌词的全新设计与故事世界观差异而为该乐曲的改编作品。
最近听这歌,寻思上这上面找找有没有好货,结果全网就一个,还只有副歌部分,刚用cakewalk改了下和弦和旋律,鼓也简单调了下,有时间再拿琴录一个完整的
原来以前的日本也存在有这样的地方啊,这首曲子就是希望能用怀旧的旋律 给人这种程度的感觉。
主题取材于帕格尼尼 1817 年的《24 首小提琴随想曲》(24 Caprices for Solo Violin)中的最后一首,以轻快的弱拍起拍,而这首作品之后也经过多次再创作:主题旋律曾给了李斯特和勃拉姆斯的变奏曲以灵感,并将在之后激发维特尔德
和1天前上传那首的区别如下: 1、旋律第一遍重复之前,加入了小段的间奏。
bpm:200 -> 130 推荐使用 SOUND Canvas VA 试听 源自ルカルカ★ナイトフィーバー演示视频下的一条评论 九月末开始做的,最开始其实只用钢琴扒了旋律和低音部,但是后来想了想还是补成了多轨 永夜抄是我接触东方实际体验的第一作
由下行旋律组成的慢板的引子饱满而有力,为全曲宏伟的气势作了渲染和铺垫(片段1);然后,乐曲奏出音响宏大的和弦,接着呈现出托卡塔主题,带有戏剧性的成分;在托卡塔主题结束后,乐曲在上声部出现赋格主题(片段2),采用与引子部分相同的音乐素材;随后,
命运动机在第一乐章中反复出现,阴暗的味道悄然渗进包含一段华尔兹的欢快主旋律之中。第二乐章由柔美的双簧管旋律引入,情绪哀伤而豁达。柴可夫斯基将其描述为劳累一天之后的忧郁。
歌曲以第一句歌词破题,全曲旋律欢快明媚,韵律稳定,奇葩的歌词让听众莞尔。歌曲在迷幻摇滚的曲风之中,融入了“你妈没有告诉你,撞到人要说对不起”这样鬼马俏皮的小学生式歌词,使其具有了互联网传播的“网感” 。
然而,其旋律与今天人们所知的国歌完全不同。1870年一次军队游行中,在铜管乐队的伴奏下,演出了这一首国歌,但后来人们认为它缺少庄严感,并一致同意有必要加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