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34 条结果
去年12月由茗晓风@静语庄园定制的小型专场(有、懒导致过了半年才传...) 适合3-4人进行的移动小型演奏、快闪。 *请确保演奏人员不论前后台都能保证游戏60帧的帧数* 1、使用前请确保你乐团已具备网络同步条件,载体软件具备基...
Canon in D(D大调卡农),三百年后魅力依旧,不仅是现代人最喜爱的器乐小品之一,也是电影电视广告配乐的常客。这个曲子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1678至1690年之间,乐曲编制由三把小提琴以及数字低音,一开始低音乐器奏出两小节顽固八个低音,...
俄罗斯民歌 米·莱蒙托夫词 薛范译配 1、在深夜,我独自走在路上; 薄雾中石路在闪微光。 静悄悄,那荒野倾听上苍, 小星星和星星低声讲, 小星星和星星低声讲。 2、望星空,是何等壮丽神奇! 大地睡在蓝色光辉里…… 为...
贝多芬 降B小调第七号钢琴三重奏,作品97 《大公》 Beethoven Piano Trio No. 7 in B♭ Major, Op. 97 "Archduke" 1809 年,贝多芬的家乡维也纳遭拿破仑入侵,导致他最重要的资...
俗话说:黑哥一笑,生死难料,棺材一抬,世间白来。最近黑人抬棺的背景音乐Astronomia大火。 Astronomia在中文里的意思是天文,仿佛身处在外太空,一般静谧而又神秘。舒畅自然而又灿烂带感的切片融合,速燃推进而又高亢活跃的旋律...
舒伯特 降B大调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作品 960 Schubert Piano Sonata No. 21 in B♭ Major, D. 960 1828年春天,当31岁的弗朗茨·舒伯特开始创作人生中最后的三首钢琴奏鸣曲(第19...
经典小红猫主题曲了。测后发现提琴营造的弦乐效果非常不理想,全部换成长笛后反而非常有“悠久之风”的沉静感。 顺手给这个bgm编了一个ending致敬FF4。 ★☆6人/8人演奏时使用前6/8轨道即可☆★ 1、使用前请确保你乐团已具备...
爱上midi,喜欢音乐静谧优雅之美。
莫扎特 D小调第二十号钢琴协奏曲,作品466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20 in D Minor, K. 466 莫扎特的《第 20 号钢琴协奏曲》创作于 1785 年初,同年 2月11 日于维也纳的梅尔...
贝多芬 C大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作品 15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1 in C Major, Op. 15 这部协奏曲创作于 1795 年——对于贝多芬来说,那是一个美好的年头。他三年前从波恩移居...
贝多芬 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作品13 《悲怆》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8 in C Minor, Op. 13 Pathétique 在贝多芬创作生涯早期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奏鸣曲(《第八钢琴...
超技练习曲是李斯特创作的练习曲,1826年,十五岁的李斯特完成十二首练习曲,1852年成为著名“超技练习曲”最初的版本,亦称为“超级练习曲”,或“超凡练习曲”,为高级音乐会练习曲。自己的创作风格洒下第一颗种子,作品最后由李斯特献给车尔尼(C...
贝多芬,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作品 36,第四乐章 非常快的快板 Beethoven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36, IV. Allegro molto 在贝多芬的9部交响曲中,《第2号交响曲》也...
贝多芬,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作品 36,第三乐章 谐谑曲,快板 Beethoven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36, III. Scherzo. Allegro 在贝多芬的9部交响曲中,《第2号交...
贝多芬,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作品 36,第二乐章 稍缓慢的 Beethoven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36, II. Larghetto 在贝多芬的9部交响曲中,《第2号交响曲》也许可算是最具...
贝多芬,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作品 36,第一乐章 非常慢的柔板-充满活力的快板 Beethoven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36, I. Adagio molto - Allegro con brio...
作词 marhy 作曲 NBSI(内田哲也) 编曲 NBSI(内田哲也) 演唱 CINDERELLA PROJECT: 岛村卯月(CV:大桥彩香) 涩谷凛(CV:福原绫香) 本田未央(CV:原纱友里) 双叶杏(CV:五十岚裕美...
古典音乐,适合在安静的场合用
去年12月由茗晓风@静语庄园定制的小型专场(有、懒导致过了半年才传...) 适合3-4人进行的移动小型演奏、快闪。 *第四轨是vocal轨长笛的八度伴唱,想营造合唱的感觉,如果人数不够可以去掉第四轨道,主唱轨可以随意替换中意的乐器*...
这首歌曲最初是1956年上映的文献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中的4首插曲之一,当时反响并不大。后来在电台里播放,开始受到人们的喜爱。第二年,在1957年7月底于莫斯科举行的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这首歌夺得歌曲创作比赛的最高奖——金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