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16 条结果
扒谱过程参考了zun的官方midiu的部分片段。
当然先得把歌曲的人声部分分离出来,有些人声比较模糊的或者人声加和声的部分软件就不准了,还是得靠人工耳扒~
因为钢琴只能以有限的方式还原人声(我真希望我在钢琴上,能像小提琴一样使用颤音…),我必须想尽各式各样的方法恰如其分地反映原曲的结构,真实感受到音乐本身在向你讲一个故事。
考虑到原曲中极温柔的吉他声,我对此次改编作品保持着极大的克制,并且只在某些重复部分使用了第二层旋律,比如在2:00或2:31。
这首的难度太高了,有一些地方是在多声部之中找到主旋律,很难扒谱..
本曲是摇滚风格,旋律相当吸引人,尤其是标志性的前奏&间奏部分的吉他solo,更是让人惊艳。歌词令人感动,也有激励人的作用。 动画原声为平野绫独唱,此后的CD以及各种单曲版本加入了和声。
作品在开始时先由小鼓击出主导性的节奏音型,然后声部逐渐加浓加厚:先是长笛与单簧管为一组;大管与小单簧管为一组;双簧管与小号长笛为一组;中音与高音萨春斯管一组依次奏出。
囿于MS音源的限制,有些音效只能强行用其他音色还原,人声也用了小号等其他乐器代替。另外我还加了钢琴伴奏,使得这首midi别有一番东方Project的风味(并不)。
第一部分:行板—E大调—3/4拍 此乐章是富有诗意,出色地描绘了深居的宁静和大自然的美景。管弦乐伴奏部分,定音鼓以外的打击乐器都沉默不动。乐章首先由大提琴宁静优美的独奏开始,随后以大提琴五重奏为主题,描写了瑞士山间平静的黎明。
有些YAMAHA琴标记支持GM实乃欺骗购买者,仅有部分相同排位之处音色,还是有不同差别.如果用软波表播放与即插声卡播放,音色也有很大的差别,特别其中电鼓“勾勾勾乌”会变成“答答答”音,有的连主旋律都没声音。
转自:https://musescore.com/user/12023156/scores/8356995 和大部分人的认知不同,《Invincible》最初的创作者并非拉塞尔,而是另一位暴雪音乐的奠基人贾森·海耶斯(Jason Hayes
与贝多芬此前的交响曲相比,《第六交响曲》对音乐感觉上更加明朗,没有那么强的“内驱力”,而是以令人难忘的画面式音乐见长:飞鸟的鸣叫、农民的欢愉、小溪的淙淙声,以及高潮部分那场可怕的风暴,都被音乐惟妙惟肖地表达了出来。
学时和弦先要学规范,如大小三度重叠、3579转位、解决连接序进、节奏织体、旋律性、声部混音、配器等等(配器是精细工各有所好感觉更重要),一首歌由同样是出了名的两个音乐家编配(非常专业)和声,意图意境创作不同,会让人感到顺耳或刺耳效果大不一样。
完整版:https://www.midishow.com/midi/uzumakinoharu-midi-download-142776 -------------------------------------- 只扒了一半,待更。
各种乐器分高中低音,如小号有分高音小号中音小号,提琴有分:倍大、大提、中提、小提、演奏法不同发音也不同,萨克有高中低音以及次中音萨克,声部乐器要分清。吉他贝司和打击乐音色更复杂多种,只能在你拥有的音色中选相近的音色。
一首歌曲会用多音色多声部同时演奏不同的旋律,而你只有两只手连双键盘加脚也办不到。双键盘也需预先编辑合成编配曲加手脚助奏出乐团演奏效果。如果是两三千档电子琴,要想演奏出接近原创曲真是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