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915 条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政府决定制定一首能激励民心的新国歌《苏联颂》,最后选中由谢尔盖·米哈尔科夫(Серге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ихалков)和葛布列·艾尔瑞杰斯坦将党歌歌词修改过的歌曲《牢不可破的联盟》,1943年12月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批准新国歌的决议
兴趣使然的乐盲二改吉他谱。音符比较多,竖琴的话低音c和中央c会糊一起,建议电吉他演奏 大合奏需要+8度 仅作FF14演奏适用的修改,著作权属于歌曲作者和mid文件作成者,如有冒犯请联系删除
在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3月15日俄罗斯帝国倾覆以前,一直是俄罗斯的国歌。帝国灭亡之后由《工人马赛曲》取代并成为临时政府非正式国歌,直至十月革命爆发,临时政府被布尔什维克推翻为止。
大胆的独奏开场后,第一乐章以更为传统的方式继续进行,独奏家和乐团之间的亲密关系在第二乐章《流畅的行板》中延续,类似宣叙调的弦乐齐奏与钢琴的柔和乐句频频唱和,将乐曲导入终曲《回旋曲》。终曲以C 大调开篇,但随后又回到了最初的G大调。
巴赫 D小调第二号帕蒂塔,作品1004 Bach Partita No. 2 in D Minor, BWV 1004 随着坚定的《阿勒曼德》,雀跃的《库朗特》、忧郁的《萨拉班德》和流动的《吉格舞曲》,《D 小调帕蒂塔》无懈可击地沿着类似
将听众带回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升旗仪式那令人激动的时刻;呈示部的第一主题也可被称为“红旗主题”,这是一个典型的颂歌主题,具有跌宕起伏、舒展豪迈的气概,仿佛是人们仰望红旗冉冉升起之时,内心涌动的激动与澎湃;双簧管与大提琴先后奏出的第二主题深情委婉
歌曲采用二部性的结构,前一个段落以坚定有力的切分节奏、一唱众和的豪迈音调和连续上行模进的乐句,刻画工人阶级沉着坚毅的性格,表现他们改造世界的雄传气魄;后一个段落节奏紧凑,出现了欢快的劳动呼号,并以反复多次的短小乐汇,把歌曲推向最高潮,形象地描绘了工人阶级忘我劳动的热烈场面
全曲分为引子——第一主题(2次出现)——第二主题——军鼓——第一主题再现。
柴可夫斯基 B小调第六号交响曲,作品 74 《悲怆》,第二乐章:优雅的快板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6 in B Minor, Op. 74 "Pathétique", II.
支圆号(F调) 2支低音圆号(降B调) 4支降E调小号 1支普通小号(降B调、A调,可略去) 2支次中音长号 2支低音长号 1支大号 2人定音鼓 小军鼓 低音鼓 钹 大锣 三角铁 管风琴 18把第一小提琴 16把第二小提琴
《国际歌》是巴黎公社战士、诗人鲍狄埃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写的,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号召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起来为真理而斗争的壮丽篇章。但是,这首诗整整经过16个年头,才出现在由朋友集资出版的鲍狄埃的《革命诗歌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