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41 条结果
与此同时,这首乐曲也不只是为供大公炫技而作,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地位同样重要,三件乐器灵动、温柔又幽默的唱和让乐曲显得格外丰富活泼。
《第 32 号钢琴奏鸣曲》堪称贝多芬键盘技法与表现力的顶点,也毫无疑问是他一生风格与音乐哲思的总结与升华。奏鸣曲第一乐章采用了C 小调,也是贝多芬在他动荡的《第5号交响曲》和《悲怆》奏鸣曲中所用的调性。
这是为整个乐团而写的作品,展现了提琴家族的技巧与魅力。巴赫将提琴乐器分为三组,包括3把小提琴、3 把中提琴和3把大提琴。这三组乐器之间及其内部不断变化的配合构成了全曲的灵魂,间或有一把乐器短暂闪耀出独奏的光芒。
本人抄写了官方总谱,并加入了自己扒带的Band Part,同时由于声部过多,针对GM音色进行了优化,其中,木Bass音色实际上是代替低音提琴拨奏音色,其他乐器选用与轨道名称相同。
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贝多芬曾说过他的作品二十七号的两首奏鸣曲都像幻想曲。
英雄传说系列的第六代作品之第二系列《英雄传说 空之轨迹SC》其开场主题曲『銀の意志 金の翼』,接前作的剧情寻找男主,其过场动画出现不少新式武器及新人物,小提琴旋律特别衬托初登场的结社成员,带给玩家一种神秘又独特的感觉,轻快的节奏伴随着"山脇宏子
安魂曲是动画《黄昏乙女×失忆幽灵》的插曲,由 柊奈绪 作词、作曲、编曲、主唱, 改编自日本漫画家めいびい原作的同名漫画,剧情中是叙述一个金髮正太与幽灵的故事, 其动画含意相当有深度,不经意地传达过去民俗的事迹,还带点"物语"的说书气氛
卡其脱离态是指某些特殊物质(如铁华粉,即铁与乙酸形成的锈粉)在甚高温和较高压条件下两个电子被激发到高能级轨道,形成的物态。
各种乐器分高中低音,如小号有分高音小号中音小号,提琴有分:倍大、大提、中提、小提、演奏法不同发音也不同,萨克有高中低音以及次中音萨克,声部乐器要分清。吉他贝司和打击乐音色更复杂多种,只能在你拥有的音色中选相近的音色。
紧随其后,具有朴素民谣风格的第一主题由木管和圆号奏出,省思式的第二主题旋律则来自优美的大提琴。经过由第一主题主导的灿烂的发展部和两个主题的先后再现,充满戏剧性的华彩乐段又将乐章壮丽的开篇唤回。优美的慢乐章像是一首间奏曲。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生命价值观;在东方思想价值体系中,人与自然往往是一种『人企图溶入自然』的关系;最明显的就是华人文化中的『逍遥』倾向。
最终,贝多芬决定使用合唱,但并未落脚于宗教,而是将这个乐章与他思考多年的另一个项目——席勒歌颂自由与平等的赞美诗《欢乐颂》——合二为一。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交响曲中使用合唱堪称前无古人,如何才能证明这样的创作是合理的?
这次虽然有上一次的基础,但某些段落的难度还是超出预期,比较难的地方有: * 45-48三个小节(对应原曲1:50-2:00),尤其是第46小节前两拍(对于原曲1:53),夹在中间那个声部的旋律完全听不清楚,最后还是鉴于结尾65-66小节(对应原曲2:40处)与这一段旋律相似
尽管首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莫斯科首演不久后,由19岁的谢尔盖·塔涅耶夫与鲁宾斯坦指挥(这时鲁宾斯坦终于意识到这是怎样一部杰作),柴可夫斯基接受了钢琴家爱德华·丹罗伊特和亚历山大·西洛蒂的建议,在1879年和1888年的两次修改中重写了大部分独奏部分
主题取材于帕格尼尼 1817 年的《24 首小提琴随想曲》(24 Caprices for Solo Violin)中的最后一首,以轻快的弱拍起拍,而这首作品之后也经过多次再创作:主题旋律曾给了李斯特和勃拉姆斯的变奏曲以灵感,并将在之后激发维特尔德
这首曲子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像是连连的跳脚声。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
音符静静地流淌,仿佛是皎洁的月光一泻而下,披上月辉的薰衣草轻轻随风摇曳,交织出一片让人心醉的迷离与空灵。 3月份做好了这个谱子,本来想送给杨雨轩小朋友做礼物,但由于种种原因没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