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16 条结果
1992年时捷克斯洛伐克解体为捷克共和国与斯洛伐克共和国,其国歌也随之一分为二。不过不似斯洛伐克的国歌《塔特洛山上电光闪闪》在分开之后将原本省略的第二段加回,新政府正式将只有一段的《何处是我家?》定成捷克的法定国歌。
这部作品是莫扎特作为自由作曲家定居维也纳后,为其联票音乐会而创作的第十部同体裁作品,也是他仅有的两部小调钢琴协奏曲中的第一首。从第一乐章“快板"的一开始,莫扎特就强调了作品的小调特征,让乐队演奏的引子部分突然进入紧张而焦虑的状态。
1834年李斯特采用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钟声回旋曲”)的主题写成一首钢琴幻想曲,后来成为《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作品67)中的第三首,题作《钟》。
在一般的场合,仅演唱该曲的第七段,另外,该曲另有一非官方称呼《您的旗是天国之光》。
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环绕基本主题,有两个对比性的插段,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这一主题先后重复三次,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
第一次写,轻拍。
简介 这是ハチ的第15首原创VOCALOID曲目,是ハチ第一首使用了GUMI音源的歌曲。 歌曲的主题是略恐怖的“是哪个孩子要睡啦?”。
维瓦尔第 F小调第四号小提琴协奏曲,作品 297 《冬》,选自《四季》 Vivaldi Violin Concerto No. 4 in F Minor, RV 297 "L'Inverno" 在这段象征冬天的节奏中,一片不和谐的音程令人战栗
这三组乐器之间及其内部不断变化的配合构成了全曲的灵魂,间或有一把乐器短暂闪耀出独奏的光芒。巴赫少见地没有创作慢板乐章,而只是用两个标记为“慢板”的和弦作为两个快板乐章之间的过渡。
第一音轨排箫或者长笛,第二音轨电吉他过载或者鲁特琴。第一音轨是人声。 已根据游戏音域做调整,试听会有差异。
这首叙事诗的作者是一位伏尔加诗人德·萨多甫尼柯夫(1847-1883年),发表在《伏尔加导报》1883年第12期上。原诗有14段,其内容和《升起来吧,红太阳》所叙述的,是同一段故事。曲调形成的年代不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广泛流传。
bpm:145 推荐使用 S-YXG50 试听 朋友安利的视频里的曲子,前年曾经试着扒过不过做的一塌糊涂,前几天翻到做了一半的工程想着再重新试一下,尽可能地把能听出来的内容记录下来了 第一次试着扒了竖琴,虽然只在段落衔接处出现,但是不同时值的的组合以及极快的演奏速度着实让我感到犯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帝国不复存在,魏玛共和国选用《德意志之歌》作为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