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脑音乐软件模拟人声反而不如提琴、号逼真?

提问于
最后更新于
浏览 231次
登录并提问
0

软件标签声明是人声的音色,许多人不能猜出是人声。

班明峰
XP 9848
班明峰
提问于 2024年8月26日 下午6:25:01
5

由于音色文件中的人声音色通常基于预录制的样本,这些样本往往只包含特定音高和音色的声音片段(如“喔”、“啊”)。由于这些样本是固定的,难以反映人类歌唱时的动态变化。因此,这些音色文件更适合模拟简单的哼唱声,而不是完整的歌声。音色文件中的哼唱声(如“喔啊哦”)通常被设计用于背景音乐、人声伴奏或特定的音效,而不是用来模拟复杂的歌唱。哼唱声的音色较为简单,适合合成和处理,且能在许多音乐制作场景中发挥作用。对于需要更高质量和复杂度的人声音色合成,需要使用更先进的软件和技术,如Vocaloid或人工智能驱动的语音合成器

最好的门神
XP 6582
最好的门神
回答于 24-8-26 下午11:30
1

  • 人声是最复杂的声音之一。它包含丰富的谐波结构、频率变化、共振腔体(如鼻腔、口腔)的复杂共鸣效果,以及情感表达。与单一乐器如提琴或号角相比,人声的音色在时间上的变化更加复杂,且具有多层次的微妙差异,这使得模拟变得更困难。
  • 人声不仅仅是发声器官的产物,还包含了个体情感和表达的微妙差异。情感的传递、语气的变化、口型和咬字的不同,这些都难以用软件完全模拟。而提琴和号角的演奏虽然也有表达的丰富性,但相对来说,音色和音调的控制范围更容易被计算机合成器模拟。
  • 人类对人声极其敏感,能轻易分辨出微小的不自然之处。我们对乐器的心理预期相对较低,更容易接受合成器生成的乐器音色。换句话说,人们对于人声的期望很高,一旦不符合就容易感知到不自然,而对乐器音色的宽容度则相对较高。
  • 虽然现代音源库和合成器在采样和物理建模方面都做了许多努力,但针对人声的建模往往需要更复杂的算法和更多的数据。而在实际使用中,这种复杂度导致了更大的资源需求和计算成本,限制了模拟人声的逼真度。
回答于 24-8-26 下午6:36
0

与单一乐器如提琴或号角相比,人声的音色在时间上的变化更加复杂,且具有多层次的微妙差异,这使得模拟变得更困难。 人声不仅仅是发声器官的产物,还包含了个体情感和表达的微妙差异。 情感的传递、语气的变化、口型和咬字的不同,这些都难以用软件完全模拟。 而提琴和号角的演奏虽然也有表达的丰富性,但相对来说,音色和音调的控制范围更容易被计算机合成器模拟。

回答于 24-9-5 下午12:34
0

提琴(特别是小提琴)的音色在许多方面接近人声。提琴的音色丰富且有温暖的谐波结构,它的弦振动和共鸣腔体产生的音色变化与人类声带的振动方式有一些相似之处。提琴还能表现出类似人声的连贯性和情感起伏,尤其在演奏连音或颤音时,这种特质更加明显。因此,提琴在主旋律中常被认为比数字合成的人声音色更接近于人声。而号角(如法号、小号)的音色也具有强烈的共鸣和穿透力,类似于人声的高音区域。


号角的音色特征包括明亮、洪亮和充满活力,这些特征与人类声音在高音部分的表现非常相似。此外,号角在演奏时产生的谐波和共鸣频率能够很好地模仿人声的情感表达,这使得它在主旋律中可以展现出强烈的情感张力,甚至比数字人声音色更为自然。乐器如提琴和号角的音色在数字采样中更容易保持其自然和一致性。相比之下,人声音色的复杂性导致其在数字化处理过程中更容易失真或显得不自然。因此,当这些乐器用于主旋律时,反而会表现出更接近于人类声音的效果。


并且人类的听觉系统对提琴、号角等乐器音色非常熟悉,并且在长期的音乐体验中已经形成了特定的认知模式。这使得这些乐器的音色即便在数字化形式中,依然能够被大脑识别为自然和优美的声音。而当听众听到合成的、非自然的人声音色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违和感”(类似于恐怖谷效应)。这种感知上的差异使得即使合成的人声音色非常接近真实人声,也难以完全满足听觉期待,尤其是在作为主旋律音色时,任何细微的不自然感都会被放大。

最好的门神
XP 6582
最好的门神
回答于 24-8-26 下午11:38

您的回答

登录以回答

这儿是 MidiShow 问答区,欢迎您请教或帮大家解决关于音乐创作、MIDI 应用、MIDI 技术等音乐相关的问题。

问答区积分规则如下:


  1. 提问、回答或自问自答积分均不变
  2. 问题被赞成 : +10
  3. 问题被反对 : 提问者 -2,点击反对者不扣分
  4. 回答被赞成 : +10
  5. 回答被反对 : 回答者 -2,点击反对者 -1
  6. 提问者选出满意回答 :回答者 +15 ,提问者 +2

参与问答前请阅读:问答区玩法规则